挖呀挖呀挖挖完耳朵挖鼻子,不一小心挖进

白癜风的诊断 http://m.39.net/disease/a_7187033.html

在小小的耳洞里,挖呀挖呀挖,挖小小的耵聍,破小小的“鼓”。

在有点大的鼻孔里,挖呀挖呀挖,挖有点多的分泌物,伤有点薄的鼻粘膜。

一首“挖啊挖”,上头又洗脑,有没有人一边听一边开始不自觉地挖自己?一不小心,血都挖出来。

为什么会有人热爱挖鼻孔、挖耳朵,有时甚至还要去“采耳店”舒坦一番?

不少人“挖”进医院才知道,乱挖的风险是真不少!

01

挖耳朵

挖破鼓膜,挖出霉菌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解释,鼻孔、耳朵内部分布着大量神经末梢,一旦用手指或挖耳勺等细小物品来回“挖啊挖”,很容易让大脑产生愉悦、上瘾的感觉,有时挖不仅是图干净,也图“爽”一下。

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有干性、湿性(油性)两种类型,与皮肤类型一致,作为皮脂腺分泌物,它不仅能阻挡飞虫与灰尘,还有抑菌、保护耳膜的功效。

如果频繁掏耳,不仅有划破耳道、引发感染的风险,而且会导致耵聍被不断推至耳道深处,容易形成“耵聍栓塞”。

此时如果继续掏耳,栓塞还有可能会牵连耳膜,引发穿孔。

曾有一位患者,因为挖了两次耳朵,进行长达半年的治疗。

陈主任还记得,患者王女士第一次发病是因为与朋友出去聚餐饮酒,朋友小来刚好是个“采耳狂魔”,喜欢给别人挖耳朵。

酒后,拿出随身携带的采耳工具给王女士挖耳。

酒精降低了痛感,采耳时小来用力过猛,王女士没有及时发现,第二天起床耳朵剧烈疼痛,医院检查显示外耳道都是血,鼓膜也有轻微破损。

这次好了没多久,小来又为王女士做了一次采耳。

几天后,王女士发觉听力减退,检查发现为真菌性炎症。由于日常生活习惯不健康,治疗期间忍不住掏耳朵,真菌感染反复发作,近半年才控制住。

陈主任建议,如果一定要自行清理耳朵,需要保证清洁工具的卫生,及时消毒,不使用尖锐器具。

大包装的棉签拆封后长期放置在卫生间,极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在挖耳时也可能造成感染,建议选择单独包装的小包棉签,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02

挖鼻子

挖破黏膜,挖到感染

陈主任表示,频繁的挖鼻孔,最先容易导致鼻毛脱落。

鼻毛对吸入的外界空气具有过滤作用,一旦大量脱落,就会破坏鼻腔的保护屏障。

由于鼻腔内藏有丰富的血管,而鼻粘膜又比较脆弱,挖鼻孔还容易引起鼻出血。

成年人有时会修剪鼻毛,修剪时也要注意鼻毛剪等工具的清洁卫生,修剪的深度也不宜过深。

陈主任曾接诊一位患者,因修剪鼻毛的工具不干净导致鼻部蜂窝组织炎。

“鼻部发生感染后,有时很难控制,鼻部静脉与颅内静脉相通,感染甚至可能发展到颅内,严重可致命。”

陈主任提到,其实鼻毛有一定的自洁能力,鼻腔内普通的分泌物,一般不需要天天清理,如果比较难受,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但冲洗频率也不建议过高。

03

别挖,“屎”会自己“飞”

陈主任使用器械为患者检查时,详细说明了耳道内存在的片状耳屎等,会随着走路、说话、打哈欠等日常行为自行“飞”出,如果出现外耳道奇痒难忍、甚至疼痛,可能是存在炎症,需要就医。

在外采耳,如果器具消毒不完善、技师操作不规范,反而会因为采耳导致炎症,如果感觉耳屎成块,有堵住的感觉,可医院由医护人员取出耵聍。

鼻屎也并不需要过度清洁,陈主任特别提到,跟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频繁挖鼻孔,部分儿童患有过敏性鼻炎,鼻腔内容易干痒红肿,手指带有细菌,频繁掏挖会造成鼻中隔黏膜糜烂、鼻出血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反复鼻出血,或者有大量分泌物、鼻塞、打喷嚏、甚至嗅觉减退,头晕头痛,应该就医检查是否存在鼻部炎症。

(养生大国医综合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kkn.com/wacs/15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