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你如何树立声音的位置

1、声音位置是指“声音的共鸣位置”,具体含义是:声带发出的声波,通过腹部力量支撑点产生的气流把声波传送到身体内某个或某些空旷的腔体中去,这些腔体相当于音箱的作用,声波在这些腔体内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使得声波的振幅被放大产生共鸣,从而将音量放大,并产生特定的音色。用于声乐的人体内部共鸣腔体主要有:头腔、鼻腔、咽腔、胸腔等,这些腔体内都有相对空旷的空间,于是相应产生了以下术语: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等。理论上讲,唱歌时以上各种共鸣腔体是同时工作的,并不仅是一两种共鸣腔体在工作,只是各种共鸣腔体的工作强度使用比例分配不同,各种共鸣腔体使用分配比例确定了,共鸣位置就确定了。这就是声乐中的声音位置。

2、在唱歌时,通常尽量使用共鸣的“高位置”,高位置是指:头腔共鸣的比例最大,鼻腔共鸣比例次之,咽腔和胸腔共鸣比例依次降低。获得高位置的练习方法很多,例如“哼鸣”,通常是腹部力量支撑点产生的气流将声波往上送,声波通过咽部和口中的上口盖、经过鼻腔,送到额头内部的头腔(额窦腔体)内,产生以头腔为主的共鸣效果。高位置练习下巴颏尽量不参与,可以假设自己没有下巴颏,以便气流推动声波沿着上口盖和鼻腔向头腔集中。

3、头腔共鸣(头腔为主的共鸣)来源于美声唱法,目前其它唱法也有使用,只是使用程度不同。唱歌为什么尽量采用这种高位置呢?这是因为高位置对于放大音量和产生明亮音色付出成本最低。人的额头腔体外壳相对比较硬,头腔自身固有频率相对较高,与人声的频率相对接近,声波在头腔中的多次折反射,接近物理学意义上的共振(谐振),便于放大音量和产生明亮音色,共鸣效果能传送相对较远的距离,同时缓解声带的工作强度使声音松弛自然。如果声波频率越接近头腔固有频率,就越接近共振(谐振)点,声音就会越明亮,这也就是俗称音色中的“亮芯”。中老年业余爱好者更适合采用高位置唱歌,可以弥补声带老化和体力不足的自然缺陷。

声音的位置!

在感觉上好像难讲明白这一件事,其实呢?理解他也并不难,那么声音的位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它就是我们用于歌唱发生的一个共鸣的焦点,往这个共鸣焦点上发力,可以获得比较明亮,有穿透力的、干净的、清脆响亮的一个共鸣声,我们经常听一些老师讲歌唱的位置就是哼鸣的位置,哼鸣的位置就是共鸣的位置,我们的哼鸣是如何发出声音来的呢?

想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我们的身体的一些能够产生共鸣的器官,今天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鼻中膈!

哼鸣的发声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当我们将高速流动的气流气息,也就是吹向鼻咽腔的时候,由鼻咽腔中间的鼻中隔和声带产生同步的声音振动,而鼻中隔的不同位置的振动,也会使我们的声音产生不同的效果,当然,我们目前认为的这个发生点就在鼻中隔上半部分的筛骨中心点上,感觉上就在眉心的里面两个眼球的中间靠近后咽壁这个地方,也就是鼻中隔筛骨部分的中心点,因为这个点发出的声音能保持比较明亮和圆润的特性。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切,除了要有正确的气息支持、正确的打开喉咙、还要有正确的打开鼻咽腔的过程,发声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音的着力点,往这个点上发力我们的声音就会在这个点上形成共振。

《帕迷》

谢谢亲的转发分享支持!辛苦了!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kkn.com/wahl/10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