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的福音

本文导读:萎缩性鼻炎又称臭鼻症,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萎缩性炎症,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下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炎性疾病,发病具有地区性。本病女性患者较多,多发于青壮年,健康状况及生活条件差者易患此病,近年来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特点是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增大,嗅觉障碍,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痂形成,带臭味者称为臭鼻症。前苏联学者认为本病与臭鼻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我国及西方学者则认为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病因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是由于慢性鼻-鼻窦炎,鼻腔特异性感染,如鼻结核、鼻麻风等和职业长期有害刺激气体接触,黏膜破坏较重,逐步萎缩所致,也可见于鼻腔多次手术或手术不当鼻腔组织切除过多的患者。

大多数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原因不明,有下列数种学说:

1.维生素缺乏学说

维生素A、B、B治疗本病,可收到良好效果,故有此说。近年来人民生活改善,国内萎缩性鼻炎发病率大为降低,仅在某些地区有较多本病患者。

.内分泌功能紊乱

因为本病常发生于女性青春期,并在月经期症状加重,可能与性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3.细菌感染学说

本病患者鼻分泌物中可培养出类白喉杆菌、臭鼻杆菌、变形杆菌等,故有此学说。但多数学者发现用这些细菌接种试验并不引起本病。

4.遗传学说

有时发现一家人同患本病,可能与相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关,是否纯属遗传性疾病,尚缺乏证据。

5.免疫学说

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故提出本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7大症状

1、鼻塞

  由于鼻腔内脓痂充塞,空气不能通过。或因粘膜萎缩、神经感觉迟钝,虽有空气通过,但不能觉察,仍有鼻阻感。

  、鼻、咽干燥感

  由于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以及长期张口呼吸,病人常感鼻腔及鼻咽部异常干燥。当吸入冷空气时,鼻腔及鼻咽部有寒冷感。

  3、头痛

  常在前额、颞侧或枕部感觉头痛和头昏,乃因鼻腔过于宽大,吸气时鼻粘膜受到大量冷空气的刺激,或因鼻腔内有脓痂堆积压迫粘膜,也可能是伴发鼻窦炎所致。

  4、鼻出血

  鼻粘膜萎缩变薄和干燥,在挖鼻和用力擤鼻时使毛细血管损伤所致。

  5、呼吸有恶臭

  因臭鼻杆菌等微生物在鼻腔脓痂下繁殖生长,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气味。

  6、嗅觉障碍

  鼻腔内脓痂堆积,空气中的含气味分子不能到达嗅区;或因嗅区粘膜萎缩,无腺体分泌来溶解到达嗅区的含气味分子以刺激嗅神经;或因嗅神经发生萎缩以致嗅觉丧失。

  7、病变侵入咽鼓管

  产生分泌性中耳炎,发生耳鸣及听力下降;累及咽、喉部则发生咽喉干燥不适,刺激性干咳及声嘶等萎缩性咽、喉炎症状。

!检查

1.外鼻、鼻腔及咽喉所见

自幼发病影响外鼻发育者可呈鼻梁宽平-鞍鼻。少数患者外鼻可有特殊的外观,鼻梁宽而平,鼻尖上方轻度凹陷,前鼻孔扁圆,鼻翼掀起。

.鼻内镜检查

可见鼻腔宽敞,从前鼻孔可以直接看到鼻咽部。鼻甲缩小,下鼻甲有时小到无法辨认,中甲有时稍呈肥大或息肉样变。鼻腔黏膜覆盖灰绿色痂皮,可闻及特殊臭味,除去痂皮后期可见少许积脓,黏膜色红或苍白。咽部黏膜亦充血而发干,有时有脓痂覆盖,严重时喉部黏膜也成萎缩性改变。

3.鼻腔分泌物培养

常见有臭鼻杆菌和类白喉杆菌,但并非真正致病菌。

4.X线拍片和CT检查

可见鼻甲缩小,鼻腔扩宽,鼻窦可发育不良。

!诊断及鉴别诊断

萎缩性鼻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鼻腔内异味、嗅觉下降或倒错、鼻腔内绿色痂皮、鼻腔宽大甚至空鼻。辅助检查包括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组织活检及影像学检查以诊断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鉴别诊断

早期要与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炎、异物及肿瘤的脓性分泌物鉴别。

!危害

1、经常性长期患有鼻炎主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鼻塞、流鼻涕、头痛、出现嗅觉障碍,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慢性鼻炎最困扰患者的症状是流不完或擤不掉的浓稠鼻涕,且鼻子不通引起呼吸不畅,鼻涕往咽喉倒流使喉咙经常不舒服,慢性咳嗽、嗅觉机能丧失。

3、很多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还会有病发为鼻窦炎的现象出现。这是由于长期的鼻炎炎症扩散到鼻窦部位,慢性鼻炎还会有引起鼻息肉等其它病变的可能性。甚至引发骨髓炎,眶内蜂窝组织炎等严重并发症。

!日常护理及预防日常护理

1、注意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净,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

、加强营养,增强正气,通过运动,可使血液循环改善,鼻甲内的血流不致阻滞。

3、改掉挖鼻的不良习惯。

4、及时矫正一切鼻腔的畸形,如鼻中隔偏曲等。

5、注意保暖,气候转变极易感冒引发鼻炎,季节转换注意观看天气预报及时进行适当添衣。

6、根治病灶,彻底治疗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慢性疾病。

7、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堵塞鼻腔,避免鼻腔黏膜继续萎缩甚至风化消失。

预防

1、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每天清洗鼻腔,清洗前应将结痂浸软,取出。

3、每天做鼻部摩擦或按摩鼻穴。

4、气候干燥时,出门可戴口罩,或滴用油质滴鼻剂,如复方薄荷油等。

5、戒烟酒。

6、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7、不要经常用手挖鼻,以免损伤鼻黏膜造成鼻出血。

8、饮食中忌食辛辣,燥热之物,多吃些蔬菜,水果。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kkn.com/wahl/1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