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回眸我当兵去了

北京青春痘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418/8860368.html

编者按:在中山法院,有一个曾有过军旅岁月的群体。他们从军营到法院,从八一军徽到天平法槌,改变了称呼,改变了身份,却永远改变不了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和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我们拟分期为您推送他们的军旅回眸,与您共同追寻往昔的拼搏与呐喊、拼杀与激情。

军旅回眸:我当兵去了!

余必球

有“当兵”的概念,是我十岁上三年级的事儿了,那该是源于我有一位当兵的大堂叔。

那年冬天的一天下午,比我小一岁的满堂叔告诉我,他的大哥当兵复员回来了。于是我们俩结伴在一个远远就可以望见村口小路的山坡上坐着等他的大哥我的大堂叔回来,可是直到天黑了也不见踪迹。我想可能是他随意编的,其实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大哥啥时候回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有一位大堂叔当过兵,并且很光荣的回来了!我好像也因此感觉很开心很光荣很快乐!而且也很肯定的是:我从此有了“当兵”这个概念。在那个与世隔绝似的小山村,象我这样傻傻乎乎只擅长用袖子擦鼻涕甚至于舔鼻涕吃鼻涕之外啥都不明白的穷孩子而言,“当兵”好像就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开端,是我有思想的起点!是我“有出息”后能回忆起来的最深刻词儿!

作者(左)入伍后第一张照片

但这是否就是从此播下了我当兵的种子的起点呢?也许未必,也许是,也许是我自以为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此每当听到看到当兵的事儿,那是会特别留意的。

记得有一回,在个邻居的同学家中,看到她们家一个房间的门上贴着一张解放军胸前挎着插着白晃晃剌刀的枪的横看竖看斜看正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都一条线行进的画报插页,我竖着眼睛看了又看,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都会不由自主的跑那儿想多看看再看看!

很可怜的是:在我生长的那个偏僻得人家还能叮当响而我的村子连叮当响都没有的穷小山村,从我记事儿到我也当兵前,用我最好最实用的一只“计算手”就能数完穿上军装的人——四个人而已!即使加上后来也如愿穿上军装的我也才五人。

80年代中期,作者(前排左二)与战友合影

第一位当然就是我大堂叔了,那是引起我产生当兵概念的人。说起对我影响最大、激发起我也想要去当兵愿望的,当然是我的亲哥哥必辉了。

记忆中,他第一年(应该是年)体检因为扁桃体炎,好像是还肿大,没有去成。当年他就医院去割了扁桃体,第二年春天(年2月),他如愿以偿当上兵了。入伍那天,有心思关心此事的为数不多的亲戚来送他,在旧屋改建的新居前鱼塘的西南角照了张相以作纪念。随着哥哥去当兵,我心中“当兵”的种子也就种下了!

他写得一手很工整很圆顺很好看的字,又很勤奋很争气,入伍没多久就当了连队的文书,然后没多久又当了上司(买菜的)。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前,他当上了干部,穿上了“四个兜”——那是六五式军装干部与战士的重要区别。这在贫穷的小山村影响是空前的!

石角里出了个军官,穷人家的孩子有出息!对我们的家来说,影响更是大得无法形容!在那个角落里最穷的家庭,“睁眼瞎”(乡下人对文盲没文化的谦称)的父母居然养育出了那么争气的大儿子!在那个尊重英雄、参军光荣的年代,也意味着父母亲的苦日子算是熬到头,受人欺负的日子也该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次授衔留影

而对他的弟弟妹妹们来说,无穷的是榜样的力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努力天道酬勤!可以这样说,从此,我学习有了目标,前进有了指引,努力有了方向!这样的激励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更不是谁都能领悟的,也不是谁都能牢牢抓住的。

我年高中毕业,那是要自己谋生自力的年纪了。先在县农建兵团干了大半年,“解甲归田”后先学了两个月的裁缝,然后又半推半就的参加高考复习,“完成任务”后终归当了耕田的农民。其间,还去尝试了学当打石匠。

那时农村有个通俗的不成文的规矩,儿子们长大了是要选择一个老成持重靠得住的留在家“当家”的。我们家四兄弟,老大当兵去了,老三比较调皮有时还捣蛋,老四尚且年幼。我几乎是出了名的乖,又算老成。感觉上,我父亲是打算把我培养成这穷家的“掌门”的。

而我却不甘心就此在村里一辈子。世界那么大,我要走出去看看!有什么路可以走呢?读书?在那个大学还是“万里挑一”精英化教育的年代,机会极为渺茫。我的脑瓜子那时还没“开窍”,但我还住在同学家复读,作高考准备。

同学他爸看我也不是能轻轻松松考上大学的料,就和我讨论起考试完了有什么打算?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我似乎感觉我心中种下的“当兵”种子正悄悄萌动,感觉到军号军装的召唤,于是脱口而出:到年底,当兵去!

野营

你不怕当炮灰吗?!同学父亲问。而彼时,战争的残酷于我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我压根儿就不会去想这些,也谈不上什么革命的英雄主义斗志或者为国捐躯的崇高理想。就是一腔要离开这贫穷落后的吃不饱穿不暖的山沟的热望,就是一种穿上军装可以改变命运的朴素想法:我也要当兵去!

年10月间,我送回来探亲的哥哥返回部队到潮州,回家听说兵检初检已过了。我毫不犹豫的强烈要求父亲到大队到公社去找领导求情,好不容易给我补报上了名。体检结果出来了:身高cm,体重48公斤,刚刚达到兵检合格的标准!

当时听说我身体有点小毛病,真是十分担心!幸亏只是虚惊一场!后来才明白,是鼻中隔右偏和窦性心律。还有一个小插曲是:当时我们大队体检合格三人,听说只有二个名额。乖乖,那二位可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主,医院院长的弟弟,一个是大队长的侄儿,我什么靠山也没有,岂不是没希望!当时心里那个着急真是无法形容!谢天谢地,一切担心都是不必要的!

余必球近照

公元年11月30日,是我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日子。记得那天是我从山里收割稻子回来的黄昏,记得父亲也是从山里的陶瓷厂回来,他见到我的《入伍通知书》时,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口气道:去吧!二儿子本来是留下来“当家”的呀,又要当兵走了。父亲有多么不舍?父亲有多少牵挂?父亲有多少思考?

离开家乡那天,大队召开欢送大会,我们三人戴着大红花,被村民们簇拥着送到村口分水凹山塘坝上,公社派来接我们的手扶拖拉机早就等在了那里。当我爬上拖拉机,当我向着一直送我过来的叔婆伯姆一挥手,当拖拉机开动,我竟毫无征兆地顿时热泪盈眶。那是不由自主的泪,那是发自内心的泪!天呀,我怎么会这样?!

后来,老人们告诉我:三人中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是冲动吗?是情不自禁!是终于要远离故土的穷孩儿情感的必然渲泄,但为什么别人就不会呢?!

再见吧,穷困艰苦养育了我十八年的故土!

我当兵去了!

(作者是中山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编辑:许泳钿

一审:冼亦英

二审:王红雨

三审:谢志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kkn.com/wazz/12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