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中隔血肿 > 鼻中隔血肿危害 > 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同期整复治疗 >
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同期整复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以鼻小柱底为中心,取“V”形切口至两侧鼻翼中部;从鼻中隔前缘处分离两侧鼻中隔黏软骨膜到筛骨垂直板,上至鼻中隔顶,下至上颌骨鼻嵴及鼻中隔软骨底;将鼻中隔软骨和鼻底部、筛骨垂直板和梨骨交界处分离,将软骨复位;若有偏曲,则行条状切除后复位;置入鼻中隔镜,分离两侧的黏骨膜,切除筛骨垂直板和梨骨的偏曲部分,筛骨垂直板偏斜部位可夹住其近顶端骨折部位居中移位;术中及时止血,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原则,应最大限度地保留鼻中隔。鼻中隔整形完毕,取出鼻中隔镜,自鼻翼切口处,用眼科剪刀沿大翼软骨和鼻外侧软骨表面分离,再经大翼软骨和鼻外侧软骨之间进入鼻背,在骨膜上做广泛分离。对隔背软骨锥以下外鼻畸形者,剪开大翼软骨、鼻外侧软骨和鼻中隔软骨之间的连接,将外鼻复位;对于兼有隔背软骨及鼻骨外鼻畸形者,使用骨剪断开鼻骨中线鼻骨间缝,下陷鼻骨部位先行使用大弯钳夹住折断复位,继而将隆起的鼻骨折断复位。整形修复后,若有小的突起应凿除,对难以整复的凹陷部位,可使用鼻中隔软骨条填充修复。观察鼻外观整形修复满意后,缝线于拱顶区固定。术毕,用纳吸棉填塞两侧鼻腔顶部,下方用高膨胀吸血海棉填塞,丝线缝合切口。高膨胀吸血海棉于术后48h取出。术后常规止血、抗感染治疗,7d拆线。
歪鼻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歪鼻畸形和外伤性歪鼻畸形;根据引起歪鼻的解剖学原因,分为软骨性歪鼻、骨性歪鼻和混合性歪鼻;根据歪鼻的外形,分为“C”形、“S”形和斜形。先天性歪鼻是由鼻软骨发育异常所致,呈斜形改变,查体可见鼻中隔软骨弯曲或脱位。外伤性歪鼻是由暴力造成鼻骨骨折或鼻中隔脱位弯曲所致,呈“C”形或“S”形改变。查体可见鼻中隔软骨弯曲或鼻骨畸形愈合,鼻中隔软骨下缘多无脱位。外伤引起的歪鼻畸形,多是由于未能及时行鼻骨复位或复位不满意所致。
目前,对于鼻中隔偏曲合并歪鼻,国内外学者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切除鼻中隔来矫正鼻中隔,再将偏曲的方形软骨取出,修剪成“L”形支架,或将犁骨、筛骨垂直板取出,展平,重新放入,固定于鼻外侧软骨之间,纠正鼻背。近年来,鼻中隔偏曲多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对于软骨性歪鼻,由于鼻中隔软骨与鼻外侧软骨、大翼软骨和鼻骨之间的连接不是居中平直的,所以形成外鼻软骨锥段的歪曲,术中应松解鼻中隔、鼻大翼软骨和鼻外侧软骨的连接,必要时做条状切除,便于鼻尖复位。本研究在三线减张的基础上,松解方形软骨上缘的张力区,即四线减张法;对于骨性歪鼻,用骨剪断开鼻骨中线的鼻骨间缝,对下陷鼻骨部位先行使用大弯钳夹住折断复位,继而将隆起的鼻骨折断复位。整形修复后,若有小的突起,应凿除,对难以整复的凹陷部位可使用鼻中隔软骨条填充修复。多数患者对矫正后的鼻外观满意。
鼻外形矫正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主要与术前设计和术中操作有关。术前,务必清楚患者歪鼻的解剖学原因;操作时,由于组织水肿变形,原手术标记线往往不准确,可通过人中沟和鼻黄金点的线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