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中隔血肿 > 鼻中隔血肿治疗 > 良好医患关系沟通典范通信内容集萃93 >
良好医患关系沟通典范通信内容集萃93
前言
此时距我们搭乘火车,离开北京,离开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室,还有三小时,行李收了又收,整了又整,不知为何,心里总感觉堵得慌,有很多莫名的放不下......激动、奔涌的内心再也抑制不住,也不想再违心去刻意抑制.....
所以.....几乎没有停顿,一气呵成写了以下文字,心里顿觉畅快与安宁。回头细看,里面似乎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更像记流水帐。但为何自己还是控制不住地想倾吐.....?
剖析心灵,原来.....来北京的这18天里,我和孩子无形中,早已把这里的医生和护士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所以才有——倾诉的欲望、心灵的驿动和互动的热切。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也许......
这就是.....爱!
——源自内心深处,骨子里面,最纯粹、最实诚的:信任、感恩、依赖和祝福!!!
尊敬的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刘湘源教授;赵金霞和邓晓莉主任;高嵩和金银姬大夫;所有护士们):
衷心感谢大家在小女李心唯住院期间给予的:精准诊断,对症用药,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励!谢谢大家!
我们居住在湖北省宜昌市,那里有宏伟的三峡大坝,荆楚文化,是全国柑桔的最大产地,张艺谋《山楂树之恋》的拍摄地,名副其实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小女是狼疮患者,今年9月因病情再度复发,医院确诊治疗后,于30日出院,但孩子还是频繁出鼻血。作为家长,我们总感觉情况不对,心里疑疑惑惑,惴惴不安。贵院的风湿免疫科在当地医生和同行中颇有名气,刘湘源教授更是无人不知和无人不晓。小女的主管医生宋书林是刘教授的“铁杆薯条”。在他的举荐下,我们慕名来到北京贵院求医。希望小女的疾病在这里能得到准确的诊断、最好和最合适的治疗、最稳定和最低副作用的长久控制甚至彻底根治的办法,这是我们来北医三院风免科的初衷和目的。
多年前,中国拍过一部电视——《北京人在纽约》,讲的是闯荡纽约的北京人,在理想与现实中困惑、辛苦、艰难与无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这所有的一切来比拟我们在北京的经历和感受,都不为过。真的太不容易了!
体验一:生存难。在南方小城市挣钱,在北京来花,感觉钱就跟纸一样,不经花,不值钱。住地下室一夜70元,里面的条件类似猪圈,稍微好一点的地方,一个床位一天至少元。大的餐馆不敢去,小馆子里炒个小菜最低12元,荤菜最低18元,一小碗米饭还要2元,吃不饱添一点,又要出2元。一天没有一张“毛爷爷”完全打发不了生活。雾霾、干燥、风大......加上人生地不熟,早晚都堵车,到哪都人多,干啥都排队,让我们体会到大城市生存的不易!
体验二:看病挂号难。我们是10月2日早上到北京的。安顿好住宿,就到北医三院挂号。第一天的收获是排队办了张就医卡,在门诊四楼找到了风湿免疫科门诊室。第二天早五点,天刚朦朦亮,我们自认为非常早,以为排个前十没问题。医院,天啊,挤挤嚷嚷的长蛇阵,不知哪是头哪是尾。好几个保安不停地维持秩序。六点开门,七点挂号,终于轮到我.....5号窗工作人员:“挂完了,没号了”。第三天,我吸取教训,凌晨三点准时站队。即便这样,还有三百多人排在我前面。冷、刮风,蜷缩了几个小时,感觉都要站晕了.....六点保安开门,安排站队前90名的分配到9个窗口,每个窗下站10人,后面的依次站,再后面的人自由选择队伍。这次我选择了9号窗口,室内比外面温暖.....我很满足。7点准时挂号,不出半小时,轮到我.....我递上卡,胸有成竹:“挂风湿免疫科”。窗口人员回应:“专家号没有”,我说“就挂普通号”,窗口的人停顿了一下:“没有,今天这个科没有号.....”,啪,就医卡丢了出来.....“快让,快让,真耽误时间,我们后面的还挂不挂的?”,离开窗口,眼泪奔涌而出.....医院门,又飞奔回来,顾不上人群的虎视眈眈和叽叽咕咕,我挤到窗口问:“明天的号有吗?“不清楚.....”,回到住处,孩子又出鼻血了,而且说喉咙疼,喝水都疼.....我的眼泪又哗哗哗下来了.....
怎么办呢?为了监控孩子的病情,我们辗转到了武警二院,先安顿好了再说。然后我们又开始了挂号之旅。从武警二院到北医三院,出门太早了,没车,等有车了,赶到时,已是6点过,站的队都不知拐了多少弯,但怎么办呢?必须得排啊。这天站队时,我发现排得很靠前的一个男同志突然离开队伍,看他样子,似乎是不排了,我立刻冲上去,拦住他,他说:“和朋友分别站了两个窗口,都是第六,就没必要两个人排了“,“大哥,把你位置让给我吧,我都排几天了,要给女儿看病.....”他犹豫了一下:“可我已经出来了,要不你自己去顶我的位置”,来到他站的8号窗,数到第六个,我低头心虚地站了进去,“哎,你是哪里来的?”,一个人高喊,我故作镇定:“家里人一直帮我排着,就是刚才那个穿黄衣服的”,“他是你什么人啊,老公啊.....”,“是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也不行,他是他,你是你”,我被无情地清出队伍。不争气的眼泪.....再度溃堤.....感觉都麻木了。医院,等医生上班后,我一直守在诊室门口。临近中午,等待的病人少了,趁着门开的机会,我钻了进去.....个头不太高,戴着口罩,一双眼睛透着善良和睿智,挂着医牌,上面写着:邓晓莉,是个待人非常好的大夫。她二话没说,就给我加号了.....来北京的这么多天,我总算是挂上号了。
体验三:住院难。原本以为医生开了入院单,就与我们当地一样,马上入院,马上挂吊瓶打点滴.....事实并非如此。我拿着住院单,找到收费区,递上就医卡....窗口人员说:“对不起,你要去住院部登记排队住院”,“啊.....?!”,一秒打回原形。在住院部上交住院单,继续排队等通知。一晃十月八号了,十一长假过完了。“咦,今天周三,有专家门诊”,还算留心的我,不肯放过任何机会,带着孩子再次来到门诊楼。中途,刘教授出来了,与网上照片及我们当地医生描述的一样:瘦、有精神、头发白很多.....趁着开门,迅速上前,请助理帮忙问问,能否加个号?就这样,老天爷让我们经历重重困难后,终于见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刘教授看了我们在当地的检查报告和用药后,让孩子躺下检查,“孩子的病情没有控制住,还差一种药呢”,这就是医术高明大夫与普通大夫的区别:一般大夫诊断不出正确病情(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医生是不合格的);好点的大夫能诊出病情,但在用药及方法上,又欠缺了。如同孩子的学业,能得60分就是及格,如果知识掌握再全面准确些,也许就能得80分,在应用上再精些,也许就能优秀,但要做到这些不容易,很多时候医生和学生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好的医生既能看准病,又能用对用好药,再加上仁心仁术.....修炼出的就是刘湘源教授这样德艺双馨的精诚大医。遇上这样的医生,作为病人,要少走多少弯路,少受多少苦,少花多少冤枉钱啊!遇到刘教授,是我家小女的福气!这样的精诚大医是社会和所有病人的福祉。
等了几天,终于有床位了,办完入院手续,泪如雨下.....
住院期间,入院后碰到的第一个医生是赵金霞主任,她说,“我们治疗14岁的孩子不太拿手的.....”,哦?是不是我急切又脆弱,像抓住救命草样的情绪让医生感到有压力?慢慢地接触多了,发现赵主任非常理解和关心人,经常查房看望病人。这个短发、年轻和思维敏捷的医生,专业素质很强,她把医学上的东西解码给病人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入院后,我们并不是马上就输液,然后做各种检查.....,而是先由两个大夫非常详细地询问病史,还有专人记录,然后按大夫要求,由护士协调安排做相关必要的检查,判断疾病,明确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最终与刘教授在门诊看的一样,差一味药来控制稳定病情。上了环孢素后,孩子血小板迅速稳定。因鼻子反复出血,大夫又帮忙预约了耳鼻喉科,非常尽心尽责。住院十天,小女就是做了相关的必要检查,调整增加了用药,从一至终,没有挂一瓶吊针。这里的医生就是这样厉害:能看准患者的病,精准地对症用药。
住院十天,基本认识了这里的大夫和护士。下班休息时间,总是看到邓晓莉大夫不是拿着病人的片子,就是各种检查报告,独坐一旁,观察冥思.....非常敬业,爱思考。对病人查房,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解答各种问题。还有非常年轻的高嵩和金银姬大夫,还有转科的几位医生,对工作都非常负责,对病人既耐心又有爱心,还有整天忙碌的护士们.....感觉北医三院的风湿免疫科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处处如沐春风,有条不紊,充满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中途两次送血液标本到协和西院,也陪同孩子在本院做了一些相关检查,发现到处都是全国各地来的患者,无论电梯、楼道、检查室还是收费处.....都是热闹拥挤,到哪儿都跟参加新闻发布会一样.....
这一趟北京求医之行,虽经历曲折辛酸,但还是达到了目的。小女在这里,得到了大夫们的精心治疗,控制稳定了病情。虽然与教授、大夫和护士间的言语不多,但通过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所有医护人员对每位病人高度的负责和关爱。作为患者和家属,我们心里对大家充满了真挚的感激、深切的感恩、还有浓浓的爱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乳之意“,如今我们要出院了,总觉得不能这样一走了之,但我们又能给予带给孩子健康的所有医护人员什么呢?
大爱无痕,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除了感谢,真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这份纯挚由衷的感情,希望风湿免疫科所有大夫护士能感受并接收到。
出院后,我们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吃药,按时间要求复查,注意饮食、运动、休息和防晒。不随便减药量,让病情长久控制稳定。我想,这应该是患者对医生辛勤付出的最大回报吧。
希望医学早日研究出根治狼疮的方法和药物,造福天下患者。
祝福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室所有医护人员:永远平安幸福!吉祥美满!万事如意!
湖北宜昌患者:李心唯,患者母亲覃京燕敬上(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黑龙江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