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矫正对鼻窦炎鼻息肉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对鼻窦炎鼻息肉的影响。方法例同时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7例)和实验组(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手术和鼻息肉摘除手术,实验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手术外还接受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例患者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成功率达到.00%,被评为治愈的患者例(91.63%),好转的患者17例(8.37%),无效患者0例,术后经过随访,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为5.42%(11/),对照组患者被评为治愈的患者86例(88.66%),好转的患者11例(11.34%),无效患者0例,术后经过随访,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为50.52%(49/97)。结论鼻中隔偏曲是诱发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主要原因,矫正鼻中隔偏曲是预防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鼻中隔矫正;鼻窦炎;鼻息肉

DOI:10./j.cnki.cn11-/r..12.

鼻中隔矫正是针对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治疗方法。鼻中隔偏曲即鼻中隔与中线发生偏离,不同患者呈现出不同的不规则偏曲,由此引起的一种鼻功能障碍的多发病。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也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的疾病,并且这两种疾病的复发率很高,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鼻中隔偏曲和很多种与鼻窦相关的疾病有密切关系,甚至是导致其他耳鼻喉疾病复发率高的原因。因此,此次研究选择了年6月~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医的同时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鼻中隔矫正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年6月~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医的例同时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伴有鼻出血、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其中男例,女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5.0±12.8)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病程(12.1±4.3)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接受了耳鼻咽喉电子内镜、鼻内镜、鼻窦CT的检查。根据患者的意愿将例同时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97例,实验组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均必须接受耳鼻咽喉电子内镜、鼻内镜、鼻窦CT、水平扫描的检查,确诊为同时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根据马氏法将鼻中隔偏曲分为高位偏曲和非高位偏曲,高位偏曲即在游离缘以上中鼻甲前端后区域中的鼻中隔发生了偏曲,在此区域以外的鼻中隔发生偏曲的即为非高位偏曲。

1.2.2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在鼻内镜下接受鼻窦开放手术和鼻息肉摘除手术,所有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都要进行常规的检查,并且患者都必须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前1~2d给予患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根据病情不同选择采取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待鼻腔黏膜因肾上腺素而收缩时,有鼻息肉的先切除鼻息肉,之后根据鼻窦炎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不同的鼻窦开放手术。

实验组患有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首先进行鼻窦开放手术和鼻息肉摘除手术,之后进行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手术,均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采取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不论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的患者都必须采用1:0的盐酸肾上腺素混合1%的利多卡因在切口处进行浸润麻醉,这样做可以防止患者血管收缩和粘骨膜的撕裂,局部麻醉的患者需用浸润1:0的盐酸肾上腺素和丁卡因或达克罗宁胶浆混合的绵片收敛3遍鼻腔黏膜。如果患者的鼻中隔骨部和软骨部的明显偏曲且纵横交错的状况是由创伤引起的,则必须在保留骨性框架的前提下进行筛骨垂直板、骨性嵴突、方形软骨、梨骨的切除,其余偏曲以骨部为主的、偏曲以软骨部为主、局部偏曲的患者,或者偏曲程度很严重或者软骨比较厚的患者按照相对应的方法进行切除或凿除,手术完成之后患者的鼻中隔会复位。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都必须进行上额窦口的扩大和探查,在手术之前进行1~2d5~10mg的地塞米松和抗生素的静脉滴注。术后继续抗生素抗炎治疗。手术之后的第3天必须去除膨胀止血海绵和凡士林纱条,鼻中隔拆线后给予激素口服治疗。手术后每1周或者2周进行1次复查,持续3个月,每2周或者4周进行复查1次,持续3~6个月,复查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1]如果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成功,临床症状消失,两侧鼻腔的通气畅通,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评定为治愈;如果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成功,临床症状消失,伤口很好的愈合,但是会不时出现头胀、鼻塞的症状,则评定为好转;如果患者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效果不明显,临床症状没有改善,依然存在头痛、鼻塞、鼻腔不通畅、鼻出血的临床症状,则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例患者接受鼻窦开放、鼻息肉摘除、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手术之后,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成功率达到.00%,患者的头痛、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均消失。两侧鼻腔的通气畅通,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并发症,被评定为治愈的患者例(91.63%);评定为好转的患者17例(8.37%);评定为无效的患者0例。同时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随访的6个月内,鼻窦的开放情况良好,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为5.42%(11/)。

对照组的97例患者接受鼻窦开放、鼻息肉摘除手术后,被评定为治愈的患者有86例(88.66%),被评定为好转的患者有11例(11.34%);被评定为无效的患者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随访的6个月内,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复发率为50.52%(49/97)。实验组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为5.42%低于对照组的5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导致鼻窦炎、鼻息肉的原因之一就是鼻道窦口和鼻腔的结构异常,有很多国内外学者都发现,鼻道窦口的结构异常以及鼻中隔偏曲都和很多种鼻窦疾病有联系,矫正鼻道窦口的结构异常,以及矫正鼻中隔偏曲都能有效的减少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发病率[2,3]。通过对比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资料可以得出,鼻中隔偏曲确实与鼻窦炎、鼻息肉的高复发率有关,同时接受矫正鼻中隔偏曲手术和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患者,在术后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为5.42%(11/),而只接受了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患者,复发率高达50.52%(49/97)。

综上所述,矫正鼻中隔偏曲是预防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手段,也是为鼻腔、鼻窦通气的基本条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卢红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弯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13(8):.

[2]陆英.矫正鼻中隔偏曲对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观察.健康必读(中旬刊),,12(3):.

[3]李爱贵,李仕晟.鼻窦炎鼻息肉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14(1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kkn.com/wadwh/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