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中隔血肿 > 鼻中隔血肿症状 > 空鼻症是种会呼吸的痛 >
空鼻症是种会呼吸的痛
每年四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也就是明天),是国际爱鼻日。
说到鼻部疾病,就不能不提因为医疗纠纷而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空鼻症。年的温岭杀医案,让空鼻症第一次为大众所知。
温岭杀医案
空鼻症的痛苦
提起空鼻症,不少患者都是声泪俱下。
总的来说,空鼻症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标志性的、矛盾性的鼻阻塞。患者主诉鼻塞,但是临床检查却显示,其鼻腔宽大、通畅,不存在通气障碍。
其次,嗅觉减退乃至消失、出现呼吸相关性疼痛,“头痛难忍”、“呼吸像刀子割一样疼”等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性症状,如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劳、易激怒、焦虑、抑郁等。[2]
空鼻症的病因
那么,空鼻症是怎么产生的呢?
鼻子最基础的功能,一是嗅觉,二是通气。人的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组成。鼻腔内,又有毛发和黏膜。
黏膜分为两种,一种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外侧壁上部等位置,富含大量的嗅细胞,可以产生并维持嗅觉;另一种则分布更加广泛,覆盖鼻内大部分区域(尤其是下鼻甲),形成气道,通过分泌粘液,湿润、清洁进入肺部的空气。
鼻的解剖
图自网络
有些患者下鼻甲因为种种原因增生、肥大,产生通气困难、呼吸不畅。
传统上,如果药物治疗无效的话,医生就会考虑手术治疗,将下鼻甲切去一部分或者完全切除,恢复鼻的通气功能。切去下鼻甲不可避免地会除去一部分黏膜。
下鼻甲切除术
图自wiki8.
通常来说,移除这部分黏膜并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不过,意外总是存在。有的患者在术后,因为黏膜缺损,失去了湿润、清洁空气的能力,鼻腔产生严重干燥感;时间长了,鼻腔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静脉炎症、血管萎缩等,这些病理改变,又进一步加重黏膜萎缩,引起黏膜不可逆性损伤,上皮鳞状化生,甚至神经细胞纤维变性等。
上:正常鼻腔黏膜;下:鼻腔黏膜萎缩
图自wikipedia.org
年,有学者第一次用空鼻症(又称空鼻综合征EmptyNoseSyndrome,ENS)描述这类疾病。[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空鼻症和手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真假空鼻症
还有些空鼻症患者,虽然也出现了空鼻症的典型症状,但是在检查中,找不到明显的病理改变——下鼻甲完整、黏膜表面光滑、鼻中隔没有偏曲,CT等也未见异常[4]。
对此有学者认为,空鼻症的概念并不够准确,应该对其进行更详细的区分。将有病理实据的,称之为空鼻症;将没有病理改变的,称之为类空鼻综合征。
类空鼻综合征和手术关系不大,主要跟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关。抑郁、焦虑等精神性疾病,都有可能出现躯体性症状,如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
如果患者恰好接触过相关报道,却没有对空鼻症的全面认识,就有可能“自我诊断”,觉得自己得了空鼻症,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治疗,甚至和医生产生矛盾。
治疗和应对
空鼻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病理检查。
患者有没有进行过鼻腔手术?有的话,鼻内镜、CT、MRI检查有没有异常,如鼻甲萎缩、鼻骨萎缩,鼻黏膜干燥、坏死,分泌物异常等?倘若鼻内存在这些病理改变,又具备空鼻症的典型症状,便可以确诊。
在治疗方面,既可以用物理手段,提高空气湿度,改善鼻腔的干燥,也可以用药物冲洗鼻腔,清洁鼻腔、改善炎症、保持鼻腔湿润感,[2]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鼻甲重建,恢复鼻粘膜的结构和功能。[5]
总的来说,空鼻症是一种十分年轻的疾病,对于其病因、机制都还有很多争议。
这里也提醒广大读者,既要对医生有着充分的信任,出现生理或心理异常后及时寻求帮助,又要意识到医生的局限性。毕竟,医学进步是需要时间的。
参考文献
[1]李娜,彭云鹏,支国成等.以空鼻综合征为例分析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8(2):–.
[2]董频,黄若飞.鼻腔疾病与精神异常的联系-“空鼻症”与“类空鼻综合征”[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1):19–21.
[3]赵宇.“空鼻症”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4):–.
[4]颜永毅.鼻腔鼻窦术后的精神异常(附3例报告)[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97–98.
[5]KUANEC,SUHJD,WANGMB.Emptynosesyndrome[J].Currentallergyandasthmareports,,15(1):1–5.
本文为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
作者:赵言昌
蝌蚪五线谱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