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中隔血肿 > 鼻中隔血肿医院 > 冬春遇上耳鼻咽喉疾病多发季怎么办连 >
冬春遇上耳鼻咽喉疾病多发季怎么办连
鼻塞、流涕、声音嘶哑
嗓子干疼、流鼻血、颈部肿物……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症状
耳鼻咽喉疾病作为生活中的常见病
轻者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
重者使人精神异常或致人性命
特别是在冬春季节
遇上耳鼻咽喉疾病“多发季”怎么办?
连州人医为你支招
患者新福星
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分泌器官,位于人体颈部气管两侧,其外形似蝴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人体代谢的最重要激素,如果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就会患上甲亢;如果分泌过少,就会出现怕冷、情绪差、抑郁等甲减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禤建锋说:“甲状腺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尤其是女性患者。目前,我们科室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甲状腺手术的开展。”
禤建锋介绍,“结节性甲状腺肿,多数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史,至晚期则多形成多发结节,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在初期发现颈前长了一小肿物,但该肿物不疼不痒,不影响吃也不影响喝,因此并不会把它放在心上,但肿物会逐渐长大;有些患者是突然发现颈前有一肿物伴有疼痛不适,药物治疗均无法使肿物消除。”
针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单发的、甲状腺腺瘤,且肿物小于3cm的,当前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采取的手术方式是“内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这也是医院耳鼻咽喉科在甲状腺手术中最突出的手术方式,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的反馈。
如何防治耳鼻咽喉常见疾病
连州冬春季节之交,常见北风、多雨天气,气候多以干燥和潮湿交替,是耳鼻咽喉患者们的“多发季”。冬春季节如何呵护耳鼻咽喉健康?禤建锋就此讲述了耳鼻咽喉病症中的常见“杀手”,并为大家支招。
过敏性鼻炎。图片来源网络
病症一:过敏性鼻炎
对策: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
“每天早起都要连续打上好几个喷嚏,还经常觉得鼻子痒、眼睛痒,时不时就会流鼻涕。”近日,记者在医院遇到了来耳鼻喉科就诊的成先生。近段时间来,成先生每天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流眼泪,有时严重起来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在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后,成先生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
医生介绍,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常见症状主要有: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鼻黏膜分泌的清亮黏液,引起的后鼻滴液,常引起咳嗽、嗅觉减退,甚至可引起流鼻血。
禤建锋表示,每年的冬春之交,都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节气与气温湿度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这些患者都出现了各种过敏症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头痛、鼻塞,严重者可诱发哮喘;由于症状和感冒十分相似,因此有人会当成感冒,自行口服一些抗生素或者感冒药物。然而抗生素对此症状根本不起作用,还会引起副作用。要缓解过敏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然后对症治疗。
过敏性鼻炎多发于过敏体质的人,除了选择正确的就医途径外,要注意保持室内洁净、空气流通。禤建锋主任建议,对于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季节性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期应减少户外活动,常年性鼻炎者要改善居室环境,断养猫狗、花鸟,撤换地毯、羽毛褥垫,室内通风及减少灰尘等措施均有益处。
医生提醒,受凉、过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调及全身慢性疾病等都可能造成鼻腔黏膜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鼻炎的发生。鼻炎看似小毛病,但危害可不小,因此值季节转换之际,应格外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鼻子。
咽炎。图片来源网络
病症二:咽炎
对策:尽量避免着凉、感冒
28岁的黄小姐最近也是备受困扰。“每次说话前,都要咳两声才能讲出来,平时总感觉嗓子干、痒、痛,有明显异物感。”黄小姐表示,她以前以为咳嗽、咽炎这类疾病一般是中老年人才有,而自己平时身体还不错。经过医生诊断,黄小姐这才知道自己患上了咽喉炎。
冬季干燥,慢性咽喉炎也进入高发时节,特别对于一些老病患而言,稍不留意就会诱发感染。慢性咽炎患者除了有干咳和说话前清喉咙的习惯,还常伴有咽喉肿痛、干、痒、渴水症等情形。如果不及时控制,很易引发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禤建锋建议,预防咽喉炎,平时应尽量避免着凉、感冒,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出现流感、鼻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及早治疗,以免诱发咽喉炎,且有胃炎患者需高度注意有慢性咽炎可能。而对于年老体弱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除谨遵医嘱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更需要提醒的是,连州市的秋冬季节,早晚温差较大,家长要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运动完后不要直接对着空调暖气和电热扇吹。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勤洗手,饭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和湿润咽喉黏膜,预防咽部细菌感染。饮食尽量清淡,辛辣刺激食物都会对咽喉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及油炸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胃炎患者需规律治疗胃病。
中耳炎。图片来源网络
病症三:中耳炎
对策:出汗后避开空调出风口
在夏季,山城连州气温颇高,不少市民选择游泳来消暑降温,不过,由于水质、呛水等原因,部分泳者会出现游泳后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引发中耳炎。而到了冬春之交,中耳炎在潮湿的“回南天”就会反反复复发作。
医生介绍,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的炎症疾病的统称,它包括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等,化脓性中耳炎又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发生在感冒,不当的捏鼻鼓气擤鼻习惯,在污水中游泳跳水,婴幼儿不当的哺乳方法后等,都可以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导致的,病情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超过6周。
禤建锋建议,预防中耳炎首先要从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起,夏天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出汗后,应避开空调的出风口。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用力擤鼻和捏鼻鼓气,游泳时应戴好泳帽,塞上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洗头洗澡时也应减少污水流进耳道,若有水进入,应尽早侧耳让水流出。
若出现耳痛,耳内流脓等,要及时就医,请专科医生彻底治疗,防止急性炎症变慢性炎症,导致病程延长,长期不愈,影响生活工作学习等。
流鼻血。图片来源网络
病症四:流鼻血
对策: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
近日,有不少鼻出血患者到医院医院就诊,不少市民都认为这是天气干燥的缘故,而流鼻血多发人群是儿童及高血压患者。事实上,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禤建锋提醒,流鼻血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才不会影响健康。
医生介绍,鼻黏膜分泌液体挥发快,当气候干燥多风时,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腔容易干涩发痒,加上一般小孩子都有抠鼻孔的不良习惯,一旦抠伤毛细血管,导致鼻黏膜的血管破裂,就会发生鼻出血。
同时,秋冬季节也往往是成人鼻出血的高发期,大部分人却把流鼻血归咎于气候的干燥,从不当一回事,以为多喝水就会好转。实际上,除了气候干燥,高血压、血液病、鼻腔血管瘤、鼻咽癌等疾病也可能引起鼻出血。对此,禤建锋表示,若是高血压患者遇到鼻出血状况,千万别盲目认为是因天气干燥所致,而应测量血压。假如血压确实高,应在局部止血的同时,及时采取降压等措施。若血压正常患者,去医院就诊,查明鼻出血原因。
禤建锋建议,医院外遇到鼻出血患者,若出血量小,可让病人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压住病人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病人用嘴呼吸。同时在病人前额部敷以冷水毛巾,一般压迫5-10分钟,出血即可止住。
若出血量大,或用上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采用压迫填塞的方法止血。具体做法是: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填塞,医院诊治。另外秋冬季节气候较干燥,要注意保湿,特别干燥时可在房间内用加湿器,医院就诊。
文:姚水波吴涓涓
编辑:林伟杰
连州发布精选(戳标题阅读)
连州发布笔写连州风云事,图渲湟川山水情!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新疆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