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中隔血肿 > 鼻中隔血肿危害 > 慢性人华支睾吸虫病1例分析报告 >
慢性人华支睾吸虫病1例分析报告
男性患者,公务员,24岁,就诊时体型偏瘦,年8月25日因“反复腹痛腹胀不适2年余加重10天,食欲差,进食油腻食物后即腹泻,乏力明显,睡眠差,近期体重下降明显”就诊我院门诊。
体格检查:正常面容,体型偏瘦,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肋下未触及肝脾;腹部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
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65×/L,白细胞五分类结果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分类均正常;红细胞计数5.79×/L,HGBg/L;PLT×/L。生化肝肾血脂正常。抗丙肝抗体阴性,梅毒、HIV阴性。风湿全套中补体C30.g/L,C40.g/L,α1酸性糖蛋白0.g/L,三项均略低于正常,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正常,抗核抗体谱正常,CRP正常。C13-碳呼气试验阳性。心电图正常。颅脑CT示鼻中隔左偏,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示肝左叶内见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呈串珠样排列,肝内胆管结石可能,余未见明显异常。连续3天送检粪便常规+粪便找虫卵+粪便隐血试验,第1天均正常;第2、第3天粪便镜检均偶见华支睾吸虫卵(0~2个/片),见图1和图2,粪便隐血试验均正常。
图1华支睾吸虫卵(×)图2华支睾吸虫卵(×)1.1.2病史患者长期居住福建三明宁化县,无传染病接触史,无输血史;家族中无肝炎、肝癌等疾病患者。患者2年多前开始间断腹痛腹胀,医院就诊多次,均按胃肠炎等普通消化道疾病诊治(具体不详),用药后略有好转,但症状反复。年6月因“间断上腹痛伴腹胀、嗳气和早饱感,大便不成形1年余”就诊我院消化内科,体格检查均正常,粪便常规未查,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予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及替普瑞酮胶囊7d,症状略有改善但仍反复。并于当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示:体格检查正常;生化除直接胆红素9.2μmol/L,略高外其余肝肾血脂均正常;血常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胃泌素-17、VEGF、胃蛋白酶原Ⅰ和Ⅱ均正常。
1.1.3治疗患者从出现非特异消化道症状开始,医生均按胃炎或肠炎诊治,症状略有好转,但反反复复持续2年余,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再次就诊我院并做了血液、粪便、CT等一系列检查。检查结果示:胸部CT平扫肝左叶内见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呈串珠样排列,肝内胆管结石可能;粪便3次送检,1次正常,2次镜检均偶见肝吸虫卵(0~2个/片)。反复多次追问饮食习惯史,2年余前有1~2次食淡水鱼鱼生史,之后未有。因我科未开展血清寄生虫病抗体检查,且厦门市近十几年未有肝吸虫病的报告病例,遂建议患者送粪便和血清样本至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认。检测结果回报示:华支睾吸虫卵阳性,华支睾吸虫病抗体、裂头蚴及脑囊虫病抗体均阴性。综合生食淡水鱼生史、患者消化道症状、可疑肝内胆管结石和粪便华支睾吸虫卵阳性等因素,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肝吸虫病明确,遂予吡喹酮治疗3天,并嘱患者定时多次复查粪便查找寄生虫卵,监测肝功。
患者经过规范驱虫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消失,多次复查粪便均未检出肝吸虫卵。治疗4个月后胸部CT平扫肝左叶内见多发点状高密度影较前改善,部分仍呈串珠样排列,肝内胆管结石可能。治疗前后肝胆CT影像学变化不大,可能是寄生在胆管内的华支睾吸虫成虫通过破坏胆管上皮和黏膜下血管,再加上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的作用,可引起胆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结石等。2结果我院这例患者出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按普通胃肠炎诊治无效,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影像上有肝内多发点状片状高密度影,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多次粪便检查均检出肝吸虫卵,结合其有过生食鱼生的历史,且生活在福建肝吸虫病高感染率地区,其慢性肝吸虫病诊断明确。3讨论3.1肝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中国是全球华支睾吸虫病负担最高的国家。年全国第一次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显示华支睾吸虫的全国平均感染率为0.%,估算全国感染人数约为万;年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8%,流行区(27省、区、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推算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约为万。第二次调查结果与第一次相比,全国标准化感染率上升了74.%,广东、广西、吉林等3省(区)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显著上升,分别为.%、.%和.%。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约为0.56%,加权感染人数为人(约.5万)。以上三次寄生虫调查显示肝吸虫感染人数仍然庞大。有资料显示,该病的分布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和水系分布密切相关,且流行程度地区间差异较大。前两次寄生虫调查感染率排位均在前5位的省分别是广东、吉林、广西、安徽和黑龙江,年第三次调查排在前三位的是广西、广东和黑龙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养殖的迅速发展,饮食来源和方式更加多样化。两广和吉林省等流行区长期以来形成的食生或半生淡水鱼、虾蟹的饮食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经济条件的提高使得人们外出用餐机会增多,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机会大大增加。本病例中该患者常住于福建宁化县,宁化县华支睾吸虫感染仍为目前全省高感染率地区,感染率为1.0%,值得重视与研究。以上现状表明以华支睾吸虫感染而引起的肝吸虫病为代表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仍较为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3.2肝吸虫病的诊断肝吸虫病对人群的疾病负担严重,伤残权重达0.,与病毒性肝炎相当,且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肝吸虫病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密切相关,肝吸虫侵入机体后寄生于肝脏中小胆管内,长期刺激胆管组织,导致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和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增加癌变风险。其感染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4.5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癌症研究署于年将华支睾吸虫确认为胆管癌Ⅰ类致癌物。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肝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标准》WS-的内容,虽然该病例患者症状不典型,但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显微镜检找到典型的肝吸虫虫卵且得到省疾控中心的确认:芝麻形或旧式灯泡状,狭窄一端见一明显卵盖,肩峰明显,宽圆的一端(卵盖对侧)可见一小棘,内含一不太对称毛蚴(见图1和图2),综合该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符合慢性华支睾吸虫病确诊病例的诊断要求,慢性肝吸虫病诊断明确。该患者华支睾吸虫病抗体检查正常,可能是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基因型等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医生需要在临床表现、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等方面丰富临床诊断思路,结合流行病学史尤其是饮食活动史,以减少非流行区肝吸虫病的漏诊和误诊。3.3肝吸虫病的治疗驱虫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为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吡喹酮总剂量~mg/(kg·d),3次/d,连服3d,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或以上。眼囊虫病患者禁用吡喹酮。阿苯达唑10mg/kg,2次/d,连服7d。有资料显示阿苯达唑片与吡喹酮片疗效相当,但阿苯达唑片无臭无味,毒性低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好,患者在服药期间不需要住院治疗(脑囊虫病患者除外),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扩大了肝吸虫的治疗范围。而吡喹酮片有异味,口感差,对有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剂量不宜过大,且容易出现头晕、失眠、恶心、心电图检查异常,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晕厥,精神障碍等,以致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限制。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驱虫治疗和相应的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合并肝硬化,肝癌和胆管癌患者预后较差。3.4肝吸虫病的防治肝吸虫病是通过食入含活囊尾蚴的淡水鱼、虾通过消化道而感染的,它是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最具代表性的病种,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两次大型的全国寄生虫病现状调查都把肝吸虫病列为我国优先、重点防治病种之一。从肝吸虫的生活史和流行因素来看,其防治重点应以宣传教育为主,把好“病从口入”关,引导和教育群众慢慢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蟹等饮食习惯;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杀灭中间宿主螺类;及时治疗现症患者,病畜;不用生鱼虾喂食猫狗猪等动物,从肝吸虫病流行的各个环节着手防治,相信能够大大降低肝吸虫的感染率,从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在华支睾吸虫病的非流行区,如患者有生食淡水鱼生史并出现不明原因消化道症状、肝功异常、胆囊炎、胆囊胆管结石或肝硬化等,需要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意识,注重流行病学史尤其是饮食习惯的调查,并重视粪便中多次仔细查找病原学依据,减少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漏诊和误诊,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文章来源:.9:10中国卫生标准管理赖小华等参考文献略)相关资料肝吸虫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病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3例肝吸虫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临床资料,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肝吸虫性胆管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肝吸虫病合并胆道多发性结石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误诊为布加综合征1例报告()
慢性肝吸虫感染导致肝内小胆管阻塞、胆汁淤积,经过长期反复刺激、炎症,导致临近肝细胞变性、坏死、萎缩,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脏变形淤胆、体积增大,进而压迫肝内段下腔静脉,导致最初被误诊为布加综合征。
肝吸虫病误诊为肝肿瘤1例报告()
对临床上不明原因发热、肝功能损伤伴黄疸,影像学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应注意避免漏诊该病。公众也应提高肝吸虫病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主动就医,预防感染则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以反复剧烈上腹疼痛为表现的肝吸虫病误诊剖析()
肝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俗称,人可以通过进食生鲜(如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或未经彻底加热(如涮锅、烧烤)的水生动植物感染,而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或砧板切熟食或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也能使人感染。
胆道外科手术中及术后发现肝吸虫病15例临床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中及术后发现合并肝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肝吸虫病的外科治疗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诊疗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