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中隔血肿 > 鼻中隔血肿危害 > 空鼻症患者每一次呼吸都是生不如死 >
空鼻症患者每一次呼吸都是生不如死
对于普通人来说,呼吸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
对于鼻炎患者来说,呼吸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
而对于空鼻症患者来说,他们希望每一次呼吸都是最后一次,哪怕这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并不少见的空鼻症
年,时年33岁的青年男子连恩青身藏尖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袭击当值医师,造成了1死2伤的惨剧。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浙江温岭杀医案。
法庭上,连恩青激动地否认了司法鉴定机关对其作出的有精神疾病“疑病症”的说法,而宣称自己是为了“把事情搞大”以引起社会对空鼻症患者的重视。
他对自己鼻科手术的结果不满,并认为是医生推诿责任所致。
鼻甲肿大是很多鼻炎患者的病因,鼻甲切除手术则可以有效地治愈这部分患者。
而空鼻症(EmptyNosSyndrom)就是过分切除鼻甲而导致的继发性鼻腔黏膜萎缩及一系列伴发症状。
在进行过鼻甲手术、鼻中隔手术的人群中,空鼻症的发病概率达到20%。
之所以发病率这么高,是因为每个医生对于鼻甲手术的细节步骤都有不同的操作——从哪里切,切多少,只切下鼻甲还是下鼻甲中鼻甲一起切,都受到医生主观的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这也是为什么,连恩青会如此怨恨自己的医生。
近些年,耳鼻喉科已然成为医闹的重灾区。
年河南医院耳鼻喉科代文红医生被刺身亡;
医院耳鼻喉科徐文主任被砍伤;
年2月,河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被砍死;
年4月,一名叫吕福克的患者一天之内连续刺伤北京耳鼻喉科的两名医生;
年9月,一名鼻医院耳鼻喉科行凶,导致4人受伤……
医闹频发,涉事患者不够理性当然是主要原因,但空鼻症的高发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点开知乎的“得了空鼻综合征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除了科普病情和报团取暖,通篇可医院和医生指名道姓的控诉和愤慨。
来源:知乎·罗伯特
鼻甲切除术之所以流行,医院而言,这种小手术是其重要的创收渠道。
“创收指标被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医生。而医生只能靠多给病人做手术完成指标,‘过度医疗’因此在所难免。”
重庆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就曾经呼吁“广大鼻科医务人员审慎对待鼻甲切除术,切勿过度手术治疗”。
空鼻症患者之殇:“真想往鼻子里面滴胶水,把它粘住。”
空鼻症到底有多痛苦?比鼻炎还难以忍受吗?
答案是肯定的。
按照医学描述,空鼻症的临床症状为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部分患者合并有鼻腔结痂、鼻腔脓涕、恶臭,血性鼻分泌物、精神压抑感等。
患者的自述远比医学术语更血淋淋。
国外一位女性患者形容道:
“W’rsanpoplgoingthroughaninsansituation.Havyouvrbnstuckundrwatr,andyoucouldn’tmakittothsurfacfastnough?Thatpanicyouhav?Whavthatalldaylong.”。
“我们都是理智、健全的人,却经历着疯狂的、精神病似的折磨。你有没有曾经整个人被困在水中,但是却不能尽快游到水面的经历?那种惊恐、恐慌的经历?我们其实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过程。”
鼻甲的残缺使得大量的干冷空气不经过鼻腔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患者体内,每一次呼吸都像在遭受酷刑。
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萎靡,体力的下降,心理的崩溃。
患上空鼻症的人,就像是一个耄耋老汉活在了青春的肉体里。这巨大的落差足以将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打垮。
再加上国内对于空鼻症的研究一度滞后,以至于很多患者在向医生表达自己的不适后,却被认为是“心理暗示、无中生有”。
温岭杀医案中的连恩青曾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出院后便行凶
当鼻炎患者满心期待地接受手术,却发现手术后自己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陷入更加生不如死的境地,心里的弦也就变得分外脆弱。
年8月,一位名为张瑞的年轻姑娘医院做了鼻中隔矫正等一系列“治疗鼻炎”的小手术,随后由于严重的空鼻症引发精神问题,于9月15日跳楼自杀。
女孩张瑞因空鼻症自杀身亡
年,中国歌手乔任梁在家中去世,官方回应是“抑郁症”。
网上对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其中就有人根据“乔任梁做过鼻炎手术”,提出了“空鼻症引发抑郁”一说。
乔任梁去世前一个月,和某导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