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中隔血肿 > 鼻中隔血肿医院 > 爱耳日踏春潜水游泳hellip不 >
爱耳日踏春潜水游泳hellip不
今天(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
“倾听未来,从预防开始”
很多人都觉得不以为然,“我听力很正常,爱耳日和我有啥子关系嘛?”
没关系?小康妹儿在这儿郑重提醒你,这些细节不注意,声音就有可能与你绝缘!
游泳、潜水前必做的小检查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医院)视听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唐红燕直言:
“有些人,下潜、上浮得再慢,耳膜都会被压破!”
人的中耳与鼻腔靠一根管子相通,通过吞咽动作使管子开放闭合,保持鼓膜两侧的压力保持一致。鼻腔通气不好,就会出现压力不均衡,轻者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重者鼓膜穿孔甚至内耳压力损伤。
而99%的正常人,鼻中隔都有不同程度的偏曲,一侧鼻腔宽大,另一侧鼻腔则相对狭小。这就导致,潜水时,通过耳道传来的压力,与通过鼻腔传来的压力有差别,耳膜就会向压力小的一边凸起。
鼻中隔过分偏曲的人在潜水时,耳膜内外两侧的压力会差别非常大,会导致耳膜的压力性损伤!
所以,潜水不只注意升降的速度技巧,还应注意鼻腔情况!唐红燕主任建议,去潜水的人,最好去做一次鼻腔检查,以防耳膜被压破!
除了鼻中隔过分偏曲,处于鼻炎急性期或鼻窦炎患者也不宜从事潜水、游泳、坐飞机、去高原等活动,因为在压力产生变化时,鼻子中的脏东西就会被压入耳朵,易造成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如果正常呼吸时,总觉得一侧鼻腔明显不够通常,或一侧鼻腔老是不明原因的流鼻血,或不明原因的头痛,则很有可能是鼻中隔过分偏曲。”唐红燕主任说。
亲戚因药物导致耳聋
除了关心,医院做自查
打针导致耳聋,是由于该患者携带有致聋基因,打针时的某种药物,就是激发这种基因的钥匙。
那为什么只是母系亲属进行检测呢?唐红燕主任解释道,该类型的致聋基因存在于线粒体染色体中,是由母体遗传的。
除了靠药物激活的致聋基因,其实人类导致耳聋的基因非常多!年至今,发现的致聋基因就有个。其中,70%为非综合征型致聋基因,而这些基因中,77%是常染色体上的隐形致聋基因。
也就是说,即使听力正常,也很有可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
两个听力正常的耳聋基因携带者生育,孩子耳聋几率四分之一,携带率二分之一,完全正常率只有四分之一。
但这只是数据上的理论说法,很可能所生的几个孩子全都中招,也可能个个都只是携带者。
所以,在孕期需羊水穿刺,检测判断孕儿耳聋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如果父母为显性耳聋基因携带者,则可以使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点击看大图
科学家估计,人类的致聋基因应该在个左右,很多基因导致的致聋,并非生下来就耳聋,而是慢慢显现的。
所以,如果家中出现过下述情况的,在孕育下一代时,医院进行咨询和基因检测,有条件的自己也可以去做个基因检测:
01家里有耳聋史的
02出现过药物致聋的母系亲属
03家中有亲属,年轻时就听力下降的(听力下降也是耳聋的一种表现)
外出踏春带瓶清油
蚊虫入耳千万别掏
踏春时,蚊虫入耳是常见的事儿,人的下意识反应就是“掏”,但越掏蚊虫越会往耳道内爬,反而会损伤耳蜗。
所以,唐红燕主任提醒,蚊虫入耳后,一定要用清油把它闷死,让其不往内爬,医院将蚊虫取出,如果没有清油,用清水也可以。
老年人听得到但反应慢
有可能不是神经问题
高频听力受损的表现是,患者能听到声音,但是不能理解声音的意思。
有些老年人,出现高频听力受损时,因为听得到声音,但无法做出相应回应,往往被家人误以为年龄大了,脑内神经出了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是另一种老年性耳聋,如果不对症下药,拖下去,老年人与社会隔绝,很容易导致老年痴呆。所以,如果老年人出现听得到声音,但反应慢的情况,除了神经内科,还应去看看耳朵。
唐红燕主任说:
无论是老年人、新生儿还是年轻人
都要正确认识听力
做好关于耳朵和听力的保护
如果遇到听力异常
应该尽快接受正规的听力治疗
人的生活质量才能达到保证
实现自己的价值
听不到怎么办?
高科技技术来帮忙
听力那么重要,而致聋的因素又那么多,如果失聪了该怎么办呢!“对于因耳蜗引起的重度、极重度甚至是全聋,其实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唐红燕主任所说的解决办法就是植入人工耳蜗。
助听器是针对中重度聋的患者,它工作的原理是放大声音,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让大脑听觉中枢感觉到声音。而对于极重度、全聋的患者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残余听力,所以必须使用人工耳蜗技术。
人工耳蜗其实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自身的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据唐红燕主任介绍,人工耳蜗分为植入体与体外机两部分,手术即是把植入体电极通过宽仅2-3mm的神经间隙插入耳蜗内,手术难度较大,即使在省内,也仅有省八一康复医院进行该手术。
唐红燕主任做了多例涵盖各类耳蜗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术,虽然都成功了,但她坦言,相比于手术,术后开机即机器调试,也是个不小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他自己没听到过声音,无法判断人工耳蜗是否传音准确。需要有经验的调机师进行调机。”
最后,唐红燕主任提醒,不论是新生儿还是突然耳聋的患者,都应该提早就医,越早植入人工耳蜗,越早听到声音并进行语言训练,能够让患者越早适应、融入社会,正常的生活。
想了解更多耳朵健康知识和就医建议
一定要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哦!
本文采写:李培洋编辑:王欢
图片来源:Pexels、Unsplas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